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宝藏毕业生丨张明珠——扎根基层育桃李,不言尽是芳菲

作者: 时间:2025-03-05 点击数:

青年教师作为教育事业最年轻的力量,肩负着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的重任。为引导学生主动走近奋斗在基层教师岗位的毕业生校友,展现其教育工作中能吃苦、乐奉献、善作为的奋斗精神,激励我院学子明确奋斗目标,树立投身到基层教育事业中去的理想,我院特邀请2021届毕业生张明珠,来讲述他的教师成长故事。

张明珠,2017级小学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远离家乡泰安,定向到菏泽黄堽镇,毕业后在黄堽镇马堂小学工作。

走出校门,踏上岗位

20216月,张明珠坐在齐鲁师范学院的操场上,即将离开校园,他听着林书记对学生最后的嘱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常思水之九德,并用这种德性反观自己,做到谦逊执着、盈科后行,勇猛精进、一往无前……”眼里饱含热泪,心里怀着不舍,对齐鲁师院说了一声再见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三年过去,张明珠已经成为了黄堽镇马堂小学的一名人民教师。坐在学校办公室,脑海中也时常回忆大学时的点滴,耳边也常响起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一声老师将我从回忆中拉出,我才发觉已经毕业三年了。张明珠说。

明珠点点,璀璨如星

从齐鲁师范学院的校门再到黄堽镇马堂小学的校门,这对于张明珠来说,不仅仅是时空的一种转变,更是理论与实践的碰撞。张明珠踏上工作岗位后,首先面临的是各种各样的不适应,由于基层小学师资力量欠缺,他不得不担任四、五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老师还有体育老师。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是他的日常工作,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教学之外的任务,工作上的压力一齐涌来,让张明珠倍感压力山大;远离家乡泰安来到菏泽黄堽镇,也让张明珠时常感到孤独,思乡之情愈发强烈。

“各方面的压力,像山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脑子里全是备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忙不完的工作,回不去的家……”张明珠回忆道,“我一个人走在村里漆黑的乡间小路,一切都是陌生的,时不时传来几声蛙鸣。我徘徊了许久,我想退缩,我想放弃,我想回家。可是刹那间,我脑海里闪过鲁迅先生的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想到白天站在讲台一眼望下去一双双明亮清澈可爱的大眼睛,就没有动摇了,我想当一盏灯,照亮孩子们夜行的路。”

桃李春风,不言芳菲

课堂课后,张明珠都不曾有一丝懈怠。课堂上,他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后,张明珠认真批改作业,仔细分析每个学生的问题,然后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他投身到基层教育的事业中,在那一方小小的教室里,他用自己的灯火,为孩子们编织着知识的经纬。

大半年之后,张明珠各方面工作得心应手起来,最让他开心的,就是带孩子们上体育课。阳光下,草地上,有一群孩子在奔跑,空气里传来的全是欢声笑语,挥汗如雨,尽情玩耍,他们笑得是那么开心,那么无忧无虑。现在,我感觉一切都刚刚好,虽然有时候班里顽皮的孩子会气得你怀疑人生,转头想想谁又不是从孩子过来的。张明珠笑着说,“‘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我觉得用这句话来作为这三年最大的感悟再合适不过。


撰稿人:张明珠 蔺亭冉

                               摄影:张明珠

初审:马芳兵

                             复审:栾毅之

终审:姜东菲







Copyright 2015 齐鲁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济南市章丘市文博路2号;
邮编:250200;电话:0531-66778177;传真: Email:qlunjsj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