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教师教育学院举行科研项目申报分享会

作者: 时间:2025-09-29 点击数:

9月27日晚,教师教育学院特邀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张如静博士开展科研项目申报专题线上分享会。本次分享聚焦科研项目申报核心策略,为全院师生搭建了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助力提升国家级课题申报成功率与学术研究视野。

分享会上,张如静博士以自身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经历为切入点,还原了从选题到申报书定稿提交的全流程。她提到,2022年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时,虽起步基础有限,但凭借提前规划选题、多轮专家打磨、严控细节等策略成功申报;2023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即便已有一定研究基础仍有不自信,最终通过制定定量修改计划、邀请同行把关突破瓶颈,成功拿下项目。她以真实经历传递“同专业有先例便勇敢尝试”的科研信念。

在科研项目申报核心技巧讲解中,张如静首先剖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评审逻辑差异,前者注重科学问题原创性、技术路线可行性及基础科学突破与微观层面的示范转化,后者则强调理论贡献、政策价值及对社会发展的实际意义,需贴合宏观战略与区域需求;同时针对2025年基金评审“交叉融合”“青年成长”“分类评价”新政,为不同类型申报者提出调整策略建议。关于选题,张如静提出“国家战略—学科前沿—个人积累”三维交叉选题法,结合实例说明如何依托相关政策要求、聚焦学科前沿问题、整合个人研究积累确定研究方向,并分享题目命名“五原则”及多学科选题案例供参考。在申报书撰写细节上,她重点解读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核心模块的撰写要点,如立项依据需构建“痛点 - 痒点 - 兴奋点”逻辑并提炼核心创新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需拆解题目关键词且附评述,研究方法需避免笼统表述;同时强调前期基础的重要性,指出相关论文、专利、预实验结果等是展现学术能力的关键,需在申报书中体现其与研究主题的关联性。

本次线上分享会内容详实、案例鲜活,既有宏观政策解读与战略选题指导,又有微观撰写技巧与实战经验分享,不仅为教师教育学院师生提升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提供了有力指导,也为特殊教育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视野,得到参会教师的高度认可。


撰稿:李    莉

初审:刘大凯

复审:李    爽

终审:刘丙利


Copyright 2015 齐鲁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济南市章丘市文博路2号;
邮编:250200;电话:0531-66778177;传真: Email:qlunjsjy@163.com